我要咨询

二维码支付告别“危险驾驶”

文章来源:四九八网络发布时间:2018-03-06 19:03:55热度:2338

买菜,扫码;交学费,扫码;吃饭结账,扫码……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,二维码支付已经成为众多消费者线下购物的主要消费习惯。数据显示,2017年全国已经有4000多万小商家靠二维码贴纸实现了收银环节的数字化。不管是在餐厅买单、商店购物,还是在街边摊贩处买红薯,都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支付。

 

隐患

 

然而,尽管二维码支付场景早已延伸至日常生活的多个角落,但由于相关技术标准一直未出台,在条码生成机制和传输过程中存在风险隐患,使得监管部门对二维码支付安全性的担忧一直存在。

 

问题

 

1)资金容易被盗

 

条码不仅可存储支付要素,也可携带非法链接或程序代码,不法分子可将木马病毒、钓鱼网站链接制成条码,诱导客户扫描,窃取支付敏感信息,从而盗取客户资金;也可通过截屏、偷拍等手段盗取条码支付产生的支付凭证,在支付凭证有效期内盗用资金;条码支付对设备要求低,普通的手机摄像头、超市简易的收银机扫描枪等不具备加密、防拆机等安全功能的设备均可识别条码,易被不法分子非法改装使用,最终导致客户资金损失。

 


2)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

 

部分市场机构在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时,在定价和市场推广策略中采取倾销、交叉补贴等不正当竞争手段,滥用本机构及关联企业的市场优势地位,排除、限制支付服务竞争,导致支付行业无序发展和不公平竞争,扰乱市场秩序。

 

另外,这些机构在商户拓展过程中未履行“了解你的客户”义务,通过“一证下机”等方式违规发展商户,加剧了套现、二清、外包管理不到位等收单乱象,对市场可持续发展造成较大的危害。

 

由于未建立有效的安全措施、统一的业务规则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,央行于20143月采取了暂停线下条码支付业务的监管措施。

 

  整治

 

不过,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,以支付宝、财付通为代表的二维码支付机构通过改造扫码流程(如从用户扫商家改为商家扫用户)等方式,继续抢占二维码支付市场。而在互联网巨头的大额补贴之下,二维码支付也逐渐为大众所知晓。

 

央行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指出,随着近年来支付标记化等技术在移动支付中的广泛应用,客观上提高了条码支付的安全标准。在此前提下,央行适时推出了《条码支付业务规范(试行)》,“放、管、促”三管齐下,条码支付才能迎来规范发展。

 

新规立足于上述风险问题,围绕强调业务资质要求、重申清算管理要求、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、规范条码生成和受理,以及加强商户管理和风险管理五个方面来展开。

 

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鹞打比方称,《规范》是条码支付的“驾驶证”,央行发布《规范》,条码支付从此告别“无证驾驶”与“危险驾驶”。

原创作者:四九八科技。禁止转载,本文链接:

您关注的城市合伙人案例

查看更多成功案例

|聚合支付的使用场景

  • 餐饮
  • 超市
  • 酒店
  • KTV

|热门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