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要咨询

扫脸支付是怎么样的一个市场

文章来源:四九八网络发布时间:2019-08-29 13:50:09热度:2143

  既然有二维码了,还需要扫脸支付吗?当“蜻蜓”、“青蛙”不断搅动扫脸支付市场时,不免让人浮想联翩。

 

  革命的“祸首”——「二维码」

 

 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8年报告显示,移动支付技术在便利店已普及,而在其中,超过50%的样本企业的移动支付占比大于30%,微信与支付宝共占到了95%以上。

 

  二维码在移动支付普及、线上线下建立联系这件事上功不可没。

 

  在此之前,线上的归线上,线下的归线下,两者互不相干,颇有楚河汉界的架势。在当年能跨过这条界线的,少之又少。当政策开闸,短短几年的时间,二维码上的生意便几乎革掉了钱包的命。而与此同时,从前互不相干的线上线下生意,也开始建立起了一点联系。

 

  从前封闭的两个业态,就好似闭关锁国的两国,一旦出现缝隙实现互通,改变也就会源源不断了。

 

  新一代消费者渴求一致性消费体验

 

  在2017年,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已达7.18万亿,同比增长32.2%。一个显著的现象是,如今线上消费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成为习惯。

 

  新业态的出现,除技术上的推动外,消费心理的变化也不容忽视。新一代的消费者,从小被屏幕所包围,举手投足皆有其印记。所以也就可以理解,当新一代的消费人群出现,新的线上消费习惯养成,新的问题也开始随之出现。

 

  比方说,线上消费的流程通常是挑选商品,自动结算。到了线下,其他环节暂且不提,挑选商品,到了最后还得分拆为一件一件统计,再进行结算,两相对比起来,就显得冗余不少。更何况,相比起线下场景如传统超市排队长、结账慢等诸多问题,线上消费的实际体验就要舒适很多。

 

  新一代的消费者,会期望不管是在线上还是线下,都能获得一致的体验感。比方说,线上消费的流畅度是否能在线下实现,线下是否又能把传统问题较好解决?从前习以为常的事,当消费习惯出现变化,便变得存疑起来。

 

  说到这,事情是不是就变得熟悉起来。在大洋彼岸,Amazon go打响了第一枪,无需结账台,无需排队,创造Just Walk Out的体验,如果说说二维码让手机成为了钱包,那扫脸支付则索性让钱包这个东西都直接革掉。而这也点燃了国内的新零售浪潮,不过从后来的情况来看,作为源头的焦点事件,并没有与随后的发展形成一致。

 

  一方面有成为风口的新零售裹挟太多的因素,一方面国内的现实环境制约也不容忽视。比方说,在国外自动售货机已经有较好的普及量,国内似乎存在一个很大的增量市场,以及结账台在国内甚至都少有推广,更何谈无人店的落地难度?在国内不少中间业态都存在很大的想象空间,舍近求远似乎并不明智。

 

  降本提效,提供极致的用户体验,通常被认为是新零售的核心问题。在这件事上,众多企业都前仆后继,时间越来越少,场景越来越近,效率越来越高,在零售焕新的背景下,人们的消费体验也得到了全方位升级。扫脸支付,也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的产物。

 

  大市场下的扫脸支付

 

  支付宝30亿元补贴扫脸支付,而微信支付的军备竞赛也毫不懈怠。

 

  支付宝与微信的扫脸大战,被许多媒体形容为线下流量入口的争夺大战。其中一个逻辑也挺简单,前者受困于打开率却在社交上遭遇滑铁卢,无需依赖打开即能完成支付,当然足够振奋。而对后者来说,巨头相争,非此即彼,这场战争自然也不能败。

 

  计算机学习人脸,计算机学习的人脸越多,对于辨识的精度就会越大。如果简单陈述扫脸支付这项技术,其实是典型的基于计算机视觉以及深度学习的范例。

 

  而扫脸支付这门生意有何奥妙,同二维码之于现金支付一样,体验上的先锋感不必赘述。作为微信支付的设备供应商,据织点智能介绍,其对标支付宝“蜻蜓”的产品FaceBox,整合了人脸识别摄像头,不仅支持扫脸支付,还支持商家的会员整合功能,能提供无感会员识别功能,而这是很多商户所需要的。

 

  来自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另一个数据显示,在样本企业中,目前仅有40%建立自己的会员体系,而其会员消费则占比35%。

 

  所以就连支付宝“蜻蜓”的宣传上也会说,传统零售门店的会员数字化管理一直是传统零售门店的短板,而新零售的方向则为线上线下零售的一体化融合提供了新的可能:针对用户,蜻蜓所具备的人脸识别技术,可以用数字化让客户更加透明,画像更加清晰。

 

  在从前的线下消费场景下,商家与客户的互动局限在到店的状态下,也就是说,只有将它导流到店里面,互动才能发生。所以能不能实时地捕获到消费者,并与之产生互动呢?这是传统零售的又一个问题。依靠扫脸支付打通会员环节,便成为个不错的解决方案。

 

  市场大有可为,而明眼人也可瞧见,这些也都是在Amazon go模式落地之前,在中国市场上有效的实际应用。至于Amazon go模式,据织点智能介绍,“因为成本问题,这样的门店还不能大规模复制”,就拿其自己所做的“拿了就走”门店来说,门店内应用到的商品重力感应货架、扫脸支付设备以及追踪店内消费者购物路径的摄像头、传感器就是主要成本。“现在做这个demo店,代表了智能零售的技术高峰,可以说是“炫技”用的”。

 

  “炫技”是一方面,实际的应用则是另一方面。技术的应用本就是节省那些简单而重复的劳动,让这些资源能合理配置到需要的地方。

 

  在未来,伴随着老龄化与少子化问题的加深,人工成本势必会越来越高。比方说,在国内,除开收银员外,为了紧把门口,在没有收银台的出口势必还站着一个商场保安。而当技术成熟应用后,大约一个人平均能管理三个智能结账台,冗余的人力省去了不说,因为未来商场的收银位置选择也可能会变得更加智能,随买随结,排队难的问题说不定也会得到良好解决。

 

  不管怎样,扫脸市场始终是个新兴的市场,先入局的企业能否会依靠先发优势占领市场,还是被后来者弯道超车?在现在看来,都是不可知的事情。

 

  而从本质上看,对于一个企业来讲,产品的本质,怎么提高服务,提高产品本身的功效,是它们最需要关注的问题。扫脸支付下是否会诞生一个大市场,不如拭目待之。

原创作者:四九八科技。禁止转载,本文链接:

您关注的城市合伙人案例

查看更多成功案例

|聚合支付的使用场景

  • 餐饮
  • 超市
  • 酒店
  • KTV

|热门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