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脸识别技术推广有风险-App隐私泄露治理工作还需努力
文章来源:四九八网络发布时间:2020-09-16 10:53:28热度:1248498科技讯:9月14日,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高峰论坛在郑州举行。App专项治理工作组专家何延哲在峰会上介绍,经过一年多的治理工作,App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有所好转,但仍有许多难点,比如“设备识别符”收集使用问题、“人脸识别”技术的应用等。
想了解刷脸支付,或者支付通道的朋友,欢迎拨打咨询热线:400 0591 498 或者点击留言,498科技免费为大家提供咨询和解答。
2019年,中央网信办、工信部、公安部、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。今年7月,再次启动了新一轮治理工作,将小程序和SDK(软件开发工具包)也纳入评估。
受四部门委托,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、中国消费者协会等成立App专项治理工作组,对用户数量大、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App隐私政策和个人信息收集使用情况进行评估。
为了更好地了解民众遇到的问题,去年3月,针对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举报平台——“App个人信息举报”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。何延哲介绍,截至2020年9月,该平台共收到25380条举报信息,其中实名举报信息占比达32.85%,涉及5300余款App。
据App专项治理工作组梳理,举报量前五名典型问题包括超范围收集与功能无关的个人信息、强制或频繁索要无关权限、存在不合理的免责条款、无法注销账号、默认捆绑功能并一揽子同意。
针对网民举报等情况,从2019年3月起,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分六批次对千余款App进行了评估,发现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共计6976个,向256款App的运营者通报问题,督促完成1267个重点问题的整改工作,建议有关部门下架未落实整改要求App共11款。
随着治理工作的开展,App个人信息安全状况有所好转。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就2019年专项治理前后的常用App个人信息收集使用情况与公众感知进行了测评与问卷调查,并发布《个人信息安全年度报告(2019)》。上述报告显示,过半受访者认为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况有所好转,超过76%受访者认为App账号注销、App强制索取通讯录等权限的问题有所好转。
分析今年用户举报的内容,何延哲指出,App治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难点。
比如,公众普遍对App是否存在“偷听”的情况感到疑虑。对此何延哲表示,理论上可以,但App不会这么做。因为当App调用麦克风时,最新的手机操作系统可以监测并提醒用户。另外,App“偷听”是一项高商业成本、高技术门槛、高法律风险的行为。
不过,鉴于App“偷听”在技术上的可行性,何延哲强调,手机操作系统需要加强监控和提醒;相关部门有必要出台规定,决定企业进行大数据画像时能否使用个人语音信息。
此外,“设备识别符”的使用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难点。大数据时代,企业依靠“设备识别符”追踪用户,推送广告。从个人信息保护角度考虑,企业不应该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“设备识别符”。
但随着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,杜绝收集使用“设备识别符”不利于网络秩序的建设和社会治理,还会导致安全问题。所以,优化“设备识别符”的使用、制定相关标准是目前面临的问题。
还有,由于收集使用规则不明、易造成未经同意收集等原因,“人脸识别”技术的使用备受质疑。
峰会上,何延哲还透露了App治理工作组后续工作的突破点,包括改善整个生态环境,比如将SDK、手机操作系统等纳入治理工作,强化应用商店的审核管理,自动阻止劣质App的上线。此外,还要做好宣传教育和知识科普工作,提供民众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能力。
原创作者:四九八科技。禁止转载,本文链接:

您关注的城市合伙人案例

查看更多成功案例
云收单
10年老牌支付专家
新大陆旗下成员企业
400-0591-498
|最新文章
|聚合支付的使用场景
- 餐饮
- 超市
- 酒店
- KTV
|热门关注